近日,我院先进材料与能源器件团队在光辅助锂-氧气电池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The p-n-type PANI/ZnS heterostructure utilizing quantum dot network to achieve low-overpotential photo-assisted lithium-oxygen battery”发表在期刊《Rare Metals》,我院硕士研究生夏双洪、杨洋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陈松博士、李玲教授、张文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可充电锂氧电池(LOB)是下一代能源储存中具有前景的研究方向,它通过氧气的可逆还原和氧化,提供超高容量(约3600 Wh kg-1,与石油相当)。然而,沉积在阴极表面的Li2O2放电产物具有不溶性和绝缘性,导致其形成/分解电位与理论热力学电位2.96 V有较大偏差。这种偏差导致了LOB循环过程中过低的放电电压和过高的充电电压,并促使了低往返效率和电解液分解。为解决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低成本、环境友好型催化剂,以有效促进Li2O2的形成/分解。最近,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辅助LOB概念,这一概念通过引入光催化剂作为阴极,利用光生载流子参与Li2O2的还原/氧化,从而促进其动力学行为。
本工作成功构建了一种PANI/ZnS双功能光电阴极,并将其应用在光辅助锂-氧气电池中。利用PANI作为负载ZnS QDs的基底,通过构建p-n型异质结调节带隙宽度,从而增加复合材料的吸光范围。PANI本身的宽吸光范围使其作为主要的光电子激发源,光生电子则通过II型异质结转移到ZnS QD。同时,负载的ZnS QDs有效地将单个光子转化为多个电子-空穴对,从而有效改善了LOB的过电位和Li2O2的生长路径。在光照条件下,PANI/ZnS阴极构建的LOB在0.05 mA-cm-2的电流密度下表现出0.06 V的超低过电位,并能稳定循环260圈。此外,理论计算还证明了PANI/ZnS复合材料带隙的成功调制,以及阴极对Li2O吸附能的增强。这种量子点网络构筑和光辅助设计为开发低过电位锂-氧气电池提供了思路。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12598-024-03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