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光电信息材料实验室主要从事光电材料与技术领域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2002年被批准为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了光电功能材料、光伏科学与工程、发光材料与器件、光学诊断与分析四个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研究方向。
实验室拥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物理学”和“物理电子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建有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研发中心、省部共建光伏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新能源光电器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研究平台。2017年,依托本实验室获批“军用能源技术”国家级国防特色学科。
实验室有效使用面积725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6648.65万元,其中仪器设备16385.2万元。实验室有固定人员3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36人,高级职称30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16人,副高级职称14人),博士学位36人。实验室目前拥有国务院特贴专家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宝钢优秀教师3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2人,“燕赵学者”2人,河北省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管优秀专家2人,河北省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百人计划2人,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一、二层次2人,省杰出青年获得者10人,省青年拔尖人才4人,河北省“巨人计划”创新团队1支,河北省“巨人计划”创新团队领军人才1人。近三年,实验室新增国家和省部级项目36项,累计各类经费1541.17万元;获河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奖二奖1项,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获授权专利10项;在PRL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具有突破性进展,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strophys. J. Suppl. S.,Appl. Phys. Lett.,Opt. Lett.等JCR一、二区以上杂志发表论文52篇。
一、实验室发展目标及总体定位
基础研究面向学科发展前沿、高技术研究面向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光电功能材料与技术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创新研究,在设计新材料、发现新现象、探索新原理的同时发展新器件与原创性技术,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前瞻性的科学技术储备。最终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光电材料与技术领域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高端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平台,整体水平达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水平。
二、研究方向及其重点研究内容、发展目标
总体发展目标为整体科研水平达到本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均研发水平,为国家和地方培养光电材料与技术领域优秀的研发人才。在基础研究方向(如光电材料与等离子体光学诊断)取得2-3项原创性重大成果,在应用研究方向(如光伏与发光方向)能持续实现成果转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本实验室主要开展以下4个方向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一)光电功能材料
本方向主要开展高性能新型低维光电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制备与性能优化研究。重点研究内容包括:新型层状化合物单晶薄膜光诱导热电压效应及性能调控;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异质结的表/界面调控与光电/侧向光伏效应研究;氧化物纳米薄膜材料及其在类脑电阻记忆器件的应用。目标是在原子尺度上实现对低维光电材料的可控制备,并通过能带调控、表/界面调控、多场调控等策略,开发出性能优异的新型光电器件。
(二)光伏科学与工程
本方向主要从事新型太阳电池关键技术研发、高效硅基太阳电池器件制备技术和有机聚合物太阳电池关键技术。重点研究新型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及工艺研究、柔性薄膜光伏器件制备设备研发,高效TOPCon电池低成本制备技术及工艺研究、光伏组件新型封装技术研究、太阳电池制备系统研发,聚合物薄膜太阳电池涂布工艺研究、柔性聚合物薄膜太阳电池器件结构设计、柔性聚合物薄膜太阳电池实验设备研制,为相关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目标为解决太阳能电池行业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提升光伏器件和系统转换效率,降低生产和投资成本,为河北省乃至我国的光伏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三)发光材料与发光器件
本方向主要开展光转换型LED用新型三基色发光材料制备、生物检测与成像用近红外发光材料设计及性能调控和量子点发光材料开发应用研究工作。重点开发新型半导体照明光源用先进发光材料及高效率量子点电/光致发光材料与器件,探索材料的发光机理及调控机制;设计和构建高效的近红外发光材料,以及基于纳米材料荧光特异性实现生物分子在体内标记识别与疾病早期治疗新原理与新方法。目标为获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显色指数、高效半导体照明和显示用发光材料,以及生物早期诊断与治疗用发光材料;揭示纳米尺度下凝聚态物质中的激发态过程,以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与应用途径。
(四)光学诊断与光电检测
本方向主要从事气体放电非线性自组织斑图动力学、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光子晶体、等离子体诊断、尘埃等离子体以及精密原子光谱和天体等离子体诊断应用研究等方面的研究等。重点研究等离子体中的非线性过程包括混沌、斑图及周期分岔;复杂原子体系精密原子结构和辐射特性及等离子体诊断以及Th元素精密光谱和天体等离子体模拟与诊断理论研究。目标是气体放电发光斑图、大气压放电、尘埃等离子体以及天体等离子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有原创性的重要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形成较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