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光谱与精细结构课题组依托新能源光电器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河北省光电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现有团队成员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100%具有博士学位;1人入选宝钢优秀教师,1人入选霍英东青年教师,3人次获河北省杰青、河北省创新创业名师等省级称号。团队人员均为中青年教师,富于创新精神和活力,研究领域涵盖光学、光学工程、光电信息工程相关专业,致力于新型低维材料的制备和光电器件研发,并采用光谱计算和光谱诊断技术揭示低维材料体系内的光物理特性和机理。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30余人。
主要研究方向:
1.先进材料:多功能、多形貌低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器件性能研究,包括纳米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石墨烯和过渡金属硫化物等2D材料性能、III-V半导体量子点和超晶格结构材料外延生长;设计开发光伏敏化太阳能光电池、生物传感器、储能电池材料等。
2.光谱诊断与光物理学:对多种先进材料(钙钛矿,硫化钼石墨烯等2D材料,半导体低维材料)进行时空分辨多光谱诊断测量,研究材料内的载流子动力学过程,发现载流子激发和弛豫机制,深入理解材料的物理特性,为材料的性能提升和器件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3.量子光学与单像素成像:开展真空成像和单像素成像等量子光学实验研究。在结构光照明下,借助于单像素探测器(单光子探测器,光电倍增管),实现空间分辨成像。同时利用时间相关光子计数技术有效消除背景光与暗计数的影响,在极弱光情况下实现单像素成像。
4.晶体中的超快过程:开展二维晶体中高次谐波产生和阿秒瞬态吸收谱理论研究。基于电子-空穴对在实空间运动的“三步模型”研究高次谐波谱中的焦散效应,同时利用其在倒空间的布洛赫震荡模型研究阿秒瞬态吸收谱的鱼骨结构。
5.有机晶体微腔中的光子自旋轨道耦合:开展有机晶体中光子自旋与轨道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为光子自旋霍尔效应、拓扑绝缘体、连续体中的束缚态等方向奠定基础。
科研条件:


代表性项目:
1.稀土金属氧化物-过渡金属电解水析氢催化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3.01-2026.12
2.对称性破缺二维晶体中高次谐波产生和阿秒瞬态吸收谱鱼骨结构的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25.01-2027.12
3.有机微纳晶体微腔中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24.1-2026.12
4.新型环境友好无机全固态薄膜电池的制备及界面电荷传输机制的研究,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专项,2021.6-2023.12
5.模拟光合作用机制的g-C3N4基催化剂的构筑及在光辅助锌空气电池的应用,河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24.12-2027.12
6.二维层状钙钛矿材料的激子和声子特性研究,河北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024.1-2026.12
7.基于Gd203-Fe异质结催化剂的构筑及异相催化性能研究,河北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024.1-2026.12
8.基于相干结构照明的单像素复振幅成像研究,河北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022.1-2024.12
人才培养:
近年来,课题组多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河北省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奖、河北省优秀毕业生称号等,研究生获批省级创新创业项目多项,并在全大学生竞赛、光电竞赛中获国家、省级奖励多项。培养的博士毕业生目前均就职于省内外知名高校;培养的硕士毕业生大多就职于教育机构或国内光电类/信息类/能源类企事业单位。